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

第二次拔牙的第四天

2011/04/27
距離 2011/04/23 的第二顆智齒拔除,已經第四天了。
這一顆智齒長得比較水平,拔除時著實讓醫師多花了一些時間。
醫師說得對:"越不好拔的牙齒,越是要慢慢拔"。
我想,我也應該學習仔細地處理困難的事。
求快,反而容易誤事。

由於上週已拔除了一顆智齒,這週我就學聰明了。
醫師一放我去拿藥,我就先買了一瓶冷飲貼在臉上。
一路上搭捷運時,偶有路人投以異樣的眼光,
但我想他們若近一點兒看見我嘴角上的殘餘的鮮血,
就能明瞭不會有人無聊到把冷飲一直貼在臉上。

快速冷卻的確發揮了效果,這一次的手術時間比上
一次多了很多,可是術後幾乎完全沒有腫。

疼痛還是一如往常,甚至比上一次多痛了一天。
一直到今天才感覺好一些。

我想今天開始熱敷吧!也許會快一點兒好。



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

第一次拔牙的術後第三天

2011/04/19
到今天早上 10 點整,拔完牙已經 72 小時了。
醫生開的藥到這個時候全部吃光了。
傷口已經不疼了,只是還不能隨心所欲的運動附近的肌肉。

拔牙很累人,我想所有經過手術的人應該都有類似的感覺。
雖然只是一顆牙,卻可以累上好幾天,
總覺得如果可以每天賴在床上不起床,該有多好。

人,偶爾生個小病,就會發現好多東西應該珍惜,值得珍惜。
利用生病的時候,沈澱自己,反省自己。
生病,才能讓自己多一點兒同理心。

這幾天,再把自己喜愛的醫學文學書籍,如:"急診室夜未眠"、
"一位外科醫師的修鍊" 拿出來複習複習,更是佩服這幾位醫生
作者在百忙之餘,還能把他們的經歷和想法寫出來,而且在
文章中流露出悲天憫人的胸懷。

希望自己能夠早點兒悟出生命的道理。


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

拔牙記

2011/04/16
到醫院去拔了左邊的智齒,原本以為要先拔右邊的,但醫生說右邊的比較複雜,應該先拔簡單的,所以,當然遵照醫生的建議了。

等到拔完牙後,完全體會到了醫生的指示是對的。因為好處理的牙照道理會復原得比較快,那麼下禮拜再拔第二顆牙才變得可行。

即使是比較好處理的牙,拔完的第一天還是佷不舒服。身體的感覺和得了重感冒差不多,會怕冷,而且,一整天都覺得很累。另外,不能隨心所欲的吃東西也是一件很累人的事。

拔了牙,最常想到的母親生病時的樣子。現在自己可以體會只有一半功能的嘴巴,該如何過日子。我可以感受到母親生病後的每一天都是渡日如年。


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

難解的問題...

從母親過世之後,除了悲傷之外,心裏總是有一個難以釋懷的問題,目前還找不到答案。

父親過世的時候,那種悲傷比較單純。

父親有抽煙的習慣,在飲食、生活等方面稱不上養生,所以我很容易地會以為那些不怎麼健康的生活習慣所導致的結局,在我的生命中不一定會發生。

母親的往生,就完全不一樣了。母親的生活習慣良好,早睡早起,飲食清淡,自我要求極高,但是身體卻不怎麼好,有糖尿病、高血壓,晚年甚至心臟也不舒服。

就生活型態而言,我的日常生活類似母親。就遺傳而言,我和母親的體質也頗為類似。

而母親在健康上所沒有解決的問題,我會認為自己將來也躲不過。我自己未來的晚年,就好像在母親生病期間活生生地呈現在自己的眼前。

如果我找得到答案,為什麼不在母親往生之前找到?

這是個難以解答的問題。


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

ISO 杯與 Shot 杯

(飲酒過量,有礙健康)(未成年請勿飲酒)

過年的時候買了好幾瓶格蘭傑經典10年威士忌做為禮品,洋酒行的老闆送了我幾個玻璃杯。後來,我才知道這種高腳杯叫做 ISO 杯,是專門品酒用的杯子。ISO 杯不僅可以用來品威士忌,也可以用來品葡萄酒。這個標準化的杯子,想必能讓酒評的用字遣詞站在一個共同的基準點上。

ISO 杯看起來像是縮小版的紅酒杯,但是容量大概只有 200 ml 左右。由於杯口比杯腹不小,所以酒的香味比較容易聚在杯子裏面,所以品評威士忌的要項之一 "聞香(Nose)",就比較容易從這種杯子裏找到重點的氣味。

威士忌的酒評,通常記錄了 "顏色(Color)"、"聞香(Nose)"、"口味(Palate)"、"回韻(Finish)"等四個項目。當我用 ISO 杯時,上述四個項目當中的 "口味",是我最不容易喝出來的。當酒液從杯子進入口中,在嘴裏打轉的時候,我比較常體會到的是 "辣" 和 "木頭味",其餘別人常提及的 "果甜"、"太妃糖"、甚至 "海鹽" 等味道,幾乎感覺不到。這幾個味道之中的 "太妃糖" 味,我都是要到 "回韻" 的時候,才有感覺。

前兩個禮拜,在網路上看到有一家酒專還有販售最近很熱門的布納哈本 18 年 (Bunnahabhain,春上村樹很喜歡的品牌),抽空去了一趟,布納哈本早就賣光了。正在猶豫是否要空手而回的時候,看到展示架上有拉弗格原酒第 2 批 (Laphroaig Cask Strength Batch 002)和亞格樂原酒第 33 批 (Aberlour A'bunadh Batch #33),詢問老闆娘的意見之後,最後決定買了拉弗格原酒。

結帳的時候,突然想到應該還要買送禮用的酒,於是,便再帶了一瓶以貴腐酒桶 (蘇玳桶,Sauternes Cask) 熟成的格蘭傑納塔朵 (Glenmorangie Nettar D'or)。買了這瓶酒的好處是,老闆娘附贈了一對格蘭傑 Shot 杯。

所謂的 Shot 杯,看起來就是電影中粗獷的男人走進酒吧後用來喝烈酒的那種小杯子,它的底很厚,容量看起來很小。這種杯子倒入一個指頭高的酒,稱為一個 Shot,所謂的 Double,就是兩個指頭高。一個 Shot 的容量,約有 30 ml,其實也不會太少。這種又稱為 "一口杯" 的杯子,有些人一口就喝掉 30 ml 也不是很罕見。

今天,又回到迷失在威士忌的味道之間的時刻,心血來潮地想說用 Shot 杯來喝,試試會有什麼樣的感覺。

倒了一杯拉弗格 1/4 桶 (Laphroaig Quarter Cask,這款酒以泥媒細緻著稱,同時也是一款 C/P 值很高的酒,Lophroaig 的酒經常出現在酒評網站上的 Bang for the buck 名單),用 Shot 杯真的一口就能喝下不少,一喝下去,"海鹽味" 就出來了,而且整個酒順喉得很,若不節制,可以一杯又一杯。

我想,用 Shot 杯可以稱為 "喝酒" 用杯;而 ISO 杯,應該是 "品酒" 用杯。